试卷说明:本练习严格根据苏州市中考文言文考查要求及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编制,建议完成时间15分钟,满分20分。
一、原文与译文对照阅读
原文:
两牧童入山至狼穴,穴中有小狼二。谋分捉之,各登一树,相去数十步。少倾,大狼至,入穴失子,意甚仓皇。童于树上扭小狼蹄、耳,故令嗥。大狼闻声仰视,怒奔树下,且号且抓。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。狼闻声四顾,始望见之;乃舍此趋彼,号抓如前状。前树又鸣,又转奔之。口无停声,足无停趾,数十往复,奔渐迟,声渐弱;既而奄奄僵卧,久之不动。童下视之,气已绝矣。
译文:
两个牧童进山走到一个狼窝前,窝里有两只小狼。他们商量好各捉一只,分别爬上一棵树,两树相距几十步远。一会儿,大狼回来了,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,神情非常惊慌。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,故意让它嚎叫。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,愤怒地冲到树下,一边嚎叫一边抓爬树干。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弄得小狼急促地叫起来。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,才看见那边的情况,于是离开这棵树跑到那棵树下,像之前那样嚎叫抓爬。这时前树上的小狼又叫,大狼又转身奔过去。这样来回几十次,大狼奔跑渐渐迟缓,叫声渐渐微弱,不久就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,久久不动。牧童下树一看,已经断气了。
展开剩余60%二、练习题
1.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(4分)
(1) 相去数十步 (2) 故令嗥 (3) 乃舍此趋彼 (4) 号抓如前状2. 翻译下列句子(6分)
(1) 入穴失子,意甚仓皇。 (2) 口无停声,足无停趾。3. 内容理解(6分)
(1) 两牧童为什么要“各登一树”?(2分) (2) 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大狼的疲惫至极?(2分) (3) 大狼最终的结果是什么?(2分)4. 主旨把握(4分)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。三、参考答案与解析
1. 词语解释(4分)
(1) 去:距离(考查常见文言实词,需结合语境理解) (2) 故:故意(文言副词常表特定语气或意图) (3) 趋:快步跑(文言中“趋”多表急促行动) (4) 状:情状、样子(常见名词义项,需联系上文“如前”理解)2. 句子翻译(6分)
(1) (大狼)进入窝中发现小狼不见了,神情非常惊慌失措。 (关键点:“失子”译为“找不到小狼”,“仓皇”译为“惊慌失措”) (2) (大狼)嘴里不停地嚎叫,脚不停地奔跑。 (关键点:“无停声”“无停趾”需译为双重否定结构)3. 内容理解(6分)
(1) 为了分散大狼的注意力,利用树木高度保障自身安全,同时实施计谋。(2分) (2) “奔渐迟,声渐弱”“奄奄僵卧”等描写体现其力竭状态。(2分) (3) 大狼力竭而亡,气已绝矣。(2分)4. 主旨把握(4分)
道理:智慧比蛮力更重要,善于运用策略可以战胜看似强大的对手。(2分) 分析:牧童并未直接与狼对抗,而是利用狼的母性和体力弱点,通过协作与计谋使其疲惫致死。(2分)发布于:江苏省
配资炒股平台推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