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南方周末报道,一种名为“高(中)大(学)衔接班”的补习班悄然兴起,准大学生们利用高考后的暑假,通过补习班提前学习大学知识。从高等数学、编程、四六级备考,到学生会竞选技巧、恋爱心理课……甚至还有教育机构推出了针对大一新生的“保研陪跑”产品。高考结束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课程却已铺满整个暑假。家长们抱着“提前学肯定比上大学再学好”的心态,将孩子送进课堂,深怕在未知的大学生活中落后于人。
不少高校教师指出,高中与大学之间在课程体系上确实存在断层。但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知识内容的衔接,因为高等教育的精髓,并非是单纯的知识灌输,而是批判性思维、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。如果只是单纯地将高中的竞争模式平移过来,继续填鸭式、被动式学习来“预习大学”,不仅无助于学生建立真正的独立意识,反而可能让他们陷入对外部安排的依赖,削弱成长的主动性。一名接受采访的学生坦言,面对一个可以什么都不用做的暑假,“心里很没有底”。这种不踏实感,正是多年“抢跑”教育所留下的后遗症,习惯了被安排,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排自己的人生。
因此,学会“放手”,才是家长和学生都需要上的一堂必修课。对学生而言,“放手”意味着放弃“抢跑”的诱惑,去拥抱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空白期。这并非是鼓励躺平,而是从身心疲惫的高中生活中抽离,去阅读那些曾被高考时间表耽搁的书籍、去旅行、去培养一项新的爱好、去真正思考自己对哪个领域充满好奇……这些看似与大学课程无关的活动,恰恰是培养一个独立、有思想、有韧性的大学生所必不可少的养分。
展开剩余32%对家长来说,“放手”意味着要放下对孩子“时刻保持领先”的执念,信任他们有能力去面对大学生活中的挑战,让他们在摔倒中学会站立,在迷茫中找到方向。这样的能力绝非通过补课习得,它需要孩子自身的觉醒和主动探索。
所谓的“高大衔接”或是“大学高中化”更像是对教育焦虑的无效回应,它用一场新的竞争去掩盖真正的成长需求。但是大学不该是“抢跑”的战场,而应该是探索的花园。与执着赢在起跑线,不如学习如何在人生这场长跑中掌握方向。
看看新闻记者: 周宇倩
编辑: 周宇倩
责编: 谢春
发布于:上海市配资炒股平台推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