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调学派学术思想以“疏调气机”为核心,强调人体气机的动态平衡是健康之本,注重整体协调而非局部干预,尤其适合指导现代人的养老养生与生活养生。近年来,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及亚健康人群增多,疏调学派的学术思想在慢病调理、养老养生、生活养生、老年健康管理等领域突显出独特优势。
国医大师张震教授提出“调畅气机,以平为期”的核心理念,认为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活动的根本,气机失调是百病之源——气滞、气逆、气虚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。“木郁达之”,肝主疏泄,为气机枢纽——肝气条达则气血和畅,肝郁则百病丛生。扶正与疏解并重——既补益正气,又疏解郁滞,达到“疏而不耗,补而不滞”。 这一思想与《黄帝内经》的“疏其血气,令其调达”一脉相承,养生不仅要“补”,更要注重“通”和“调”,使气血运行无阻,脏腑功能协调,“气血冲和,万病不生”。以下就疏调气机学术思想的角度探讨现代化的养生要点。
一、疏调气机:养生的核心原则。
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的根本,若气滞、气逆或者气郁,则百病丛生。养生需以“疏通气机”为首要任务。包括:运动导引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等柔和运动,同时避免久坐气滞,可促进气血流通。常按揉太冲穴、合谷穴、膻中穴等穴位可疏解气郁。可通过深长缓慢的腹式呼吸,调节肺气宣降,改善全身气机。
展开剩余63%二、疏调学派学术思想调和阴阳:动态平衡的养生观。
1,饮食有节,寒温适中,疏调学派推崇“五谷为养”,注重脾胃升降,避免过度进补导致气机壅滞。
2,作息有常,与天地同步:夜间早睡以助肝胆疏泻,晨起适度活动以升发阳气。夏季避免过度贪凉,冬季不宜闭户久坐,需动静结合以调气血。
三、疏调学派学术思想广泛在养老养生中应用。
老年慢病调理:气机通畅,延缓衰老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骨关节病等老年人群体的多发病、常见病,多与气滞血瘀、肝郁脾虚相关。
疏调学派学术思想主张以下几种疗法:
疏肝健脾法:如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调理老年抑郁和消化不良;
活血通络法:如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改善冠心病和脑供血不足;
气阴双补法:如用生脉饮合疏调气机方药,改善老年虚弱和疲劳。常练习八段锦中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以助气机升降。
四、情志养生,疏解郁结,预防老年痴呆。
1,疏调学派学术思想强调“郁则病,舒则康”,老年抑郁、焦虑、失眠多与肝气郁结相关。疏调学派学术思想主张使用疏调安神方,如用逍遥散加合欢皮、夜交藤调理失眠。
2,养生建议:老年人应多参与社交活动,避免孤独;可练习“嘘”字诀以疏肝解郁。
四、疏调学派学术思想与生活养生紧密相连。
1,职场亚健康:疏调气机,缓解疲劳。现代人久坐、熬夜、压力大,易导致头痛、失眠、月经不调等肝郁气滞的症状。
2,女性养生:调经美容,应从“气”入手,女性黄褐斑、乳腺增生、月经不调多与肝气不舒相关。疏调学派学术思想主张用疏调宁坤汤,丹栀逍遥散合疏调气机方药化裁以调理更年期综合征。
五、疏调学派学术思想的现代价值。
疏调学派的养生智慧在于“以通为用,以和为贵”,通过调节气机,平衡阴阳,使人体恢复自然的动态平衡状态,与现代“主动健康”理念高度契合,适合作为日常养生的指导原则。
契合“治未病”趋势,疏调学派学术思想,将传统中医气机理论与现代养生需求结合,为养老养生、生活养生、亚健康调理提供了“调气为先,整体平衡”的实践路径。可进一步通过社区健康管理、智能中医辅助诊疗等方式推广,让更多人受益于“气机通畅,百病不生”的智慧。通过调气防病,减少药物依赖,秉持着“因人而异,适度为要,综合调理”的原则,开展根据体质的差异性,灵活组方的个性化养生,低成本高效,在基层医疗机构可广泛推广。
发布于:云南省配资炒股平台推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