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分享的是:2025重新思考制造业未来之路:超自动化与劳动力转型共塑未来工厂核心竞争力(英文)
报告共计:27页
《2025重新思考制造业未来之路:超自动化与劳动力转型共塑未来工厂核心竞争力》核心内容总结
制造业的未来正朝着超自动化与劳动力转型深度融合的方向演进,2040年的工厂将以灵活性、可持续性和智能性为核心竞争力,而实现这一愿景需要从自动化、人工智能优化、劳动力转型和数字化四个维度协同推进。
超自动化工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它是先进机器人技术、数据、人工智能和数字工具的无缝融合,能实现自我优化、自主决策和实时动态调整。调查显示,51%的工厂管理者认为到2040年将实现完全自动化仓库,52%的管理者认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自学习机器将成为标配,这些都体现了超自动化的发展趋势。
从当下看,劳动力转型是关键且紧迫的任务。70%的工厂管理者视其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,但面临着人才短缺、培训成本高(49%的受访者认为培训投资是主要障碍)以及员工对自动化可能导致岗位消失的担忧(46%的工人有此顾虑)等挑战。未来的劳动力需要从体力劳动转向流程监督、决策制定和优化,具备与人工智能协作、操作自主系统等新技能,如超自动化系统集成商、人工智能支持的机器人工程师等新兴岗位将涌现。
展开剩余81%自动化方面,虽然63%的工厂管理者在中期优先考虑自动化以提升效率,但在向超自动化迈进的过程中存在矛盾。仅有38%的管理者将超自动化工厂作为新建单位的首选,更多停留在自动化仓库等较低目标。而不同类型工厂的表现差异显著,超自动化的棕地和绿地工厂在成本效率、生产力等方面优于传统工厂,且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潜力巨大,中国、印度和日本的管理者对其认可度较高。
人工智能驱动的优化是另一个重点。62%的工厂管理者视人工智能为工厂运营各方面的关键推动因素,目前主要应用于维护、物流和生产效率优化,但未来需要实现从辅助到自主的跨越。不过,数据质量差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信任等因素制约着其应用,工厂需要加强数字核心建设,以支持更好的数据收集和利用。
数字化是超自动化工厂的基础,但现状不容乐观。多数工厂管理者仍聚焦于网络安全、制造执行系统等基础数字化措施,而数字孪生、工业物联网等关键技术未得到足够重视。工厂需要构建强大的数字核心,推动从基于预测的生产计划向需求驱动的制造转型,同时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实时模拟和优化。
总的来说,到2040年,制造业将实现从“管理”到“ orchestrate”的转变,人工智能实时主导生产,数字孪生模拟决策,人形机器人自主适应。当下制造商需立即行动,协调技术与团队,推进虚拟化并实现数据闭环,将超自动化与劳动力转型相结合,打造智能统一系统,方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炒股平台推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